主角是盛以清周梧的《雪域长冬》,是作者“南岭以北”的作品,主要讲述了:檐外的雨丝缠绵如旧画,盛以清却觉得,专教里混杂着模型木材、喷胶和一点点雨天空气的味道,比任何江南的春雨都要好闻。这味道是具体的、可触摸的——椴木被切割时散发的清苦,亚克力板在激光雕刻后边缘微焦的气息,U...
小说详情
檐外的雨丝缠绵如旧画,盛以清却觉得,专教里混杂着模型木材、喷胶和一点点雨天空气的味道,比任何江南的春雨都要好闻。
这味道是具体的、可触摸的——椴木被切割时散发的清苦,亚克力板在激光雕刻后边缘微焦的气息,U胶从金属管挤出的那一瞬浓烈,还有纸张、墨水、橡皮屑,所有这一切,与窗外潮湿的泥土味、雨水敲打百年老建筑玻璃窗的沉闷声响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她世界里最安稳、最令人心动的背景。
她微微侧头,视线便轻易地捕捉到了周梧。
他正俯身在他们共同的课程设计模型上,那是一个融入江南庭院意象的微型社区活动中心,此刻正进行到最后、也是最精密的阶段。他的眉峰因极致的专注而微蹙,形成了一个她无比熟悉的、带着些许凌厉的弧度。修长的手指稳定得如同最精密的仪器,指尖稳稳地捏着一截极细的椴木条,那是最后一片立面格栅,象征着传统窗棂的现代转译。喷胶的按钮被他控制在最微弱的出胶量,动作轻缓而准确地将木条嵌入预定卡槽。灯光落在他微湿的额发上,折射出细碎的光点,也落在他因用力而线条流畅紧绷的小臂上,那里还蹭到了一点点未干的白色乳胶。
周围是嘈杂的——隔壁工位切割板断断续续的嘶鸣,斜后方几个同学关于一个异形结构节点争得面红耳赤,更远处还有熬夜赶图者外放音乐的微弱鼓点,以及窗外滚过的、愈发清晰的闷雷——但他周遭仿佛有一个无形的静默场,将所有喧嚣都过滤成了模糊的背景音,只余下他平稳的呼吸和指尖细微的摩擦声。
这个静默场,将她温柔地、不容置喙地笼罩了进去,世界很大,专教很乱,但她的圆心在此处,安稳无比。
盛以清没有出声,怕惊扰了那最后一毫米的完美契合。她只是悄悄摊开自己总是随身携带的素描本,铅笔在微黄的纸面上快速游走,发出沙沙的轻响,像春蚕食叶,又像此刻窗外的雨声。线条流利地勾勒出的,早已不是教授要求的空间分析与功能流线,而是他此刻沉浸在世界之中的侧影。
她笔下的他,额头饱满,是年轻的、充满生命力的巴洛克式穹顶,孕育着无限可能与光华;鼻梁挺直,是哥特式的锐利线条,带着一种追求极致的、不容置喙的决断力;而那双微抿的、此刻显得格外认真的唇角,却偏偏藏着她最熟悉的、一点江南水乡的温润与缱绻。
那是他们共通的底色,来自绍兴的青石板与流水,乌篷船摇橹划开的涟漪,以及老台门里弥漫不散的、黄酒与墨香交织的气息。
“偷画我?”
带笑的声音忽然响起,清朗如玉石相击,瞬间击破了那层无形的静默场。同时,模型内部隐藏的LED灯带被他轻轻按亮,温暖澄澈的光线瞬间充盈了那方微缩的“庭院”,光影在切割出来的门窗格栅后摇曳,仿佛真有了人烟与生气。周梧不知何时已直起身,正抱着手臂,好整以暇地看着她,眼底漾着明晃晃的了然与毫不掩饰的得意。
盛以清笔尖一顿,一条流畅的线条末端出现了一个小小的、诚实的墨点。面上微热,如同被那模型灯的光晕熏烫,她却强自镇定,非但没有合上本子,反而就着那个墨点,在本子上利落地一挥,添上最后几笔——那是他刚刚笑起来时,眼角泛起的一丝极浅淡的纹路。然后,她大方地将本子转过去,姿态坦然,仿佛刚才那个瞬间的慌乱从未发生。
周梧凑过来看,目光掠过那些被赋予了建筑意象的线条,落在画纸一角她随手写下的几个字——“我的巴洛克与哥特混合体”。他低低地笑出声,胸腔震动,带着一种愉悦的共鸣。
盛以清“啪”地一声合上本子,抬起下巴,学着他的样子抱起手臂,眼里闪着狡黠的光,将那一瞬间的暧昧与羞涩转化为理直气壮的催促:“大帅哥,我饿了。”
周梧笑声更加清朗起来,在空旷起来的专教里回荡。他伸手,指尖还沾着一点未干的、透明的胶痕,带着模型材料特有的微涩气息,轻轻捏了捏她的鼻尖,动作亲昵而自然。
“走,”他拿起靠在桌边的长柄黑伞,伞尖轻巧地、精准地勾起了她椅背上挂着的那个洗得有些发白的帆布包,递到她手边,“南苑食堂新出了蟹粉生煎,据说**供应,去晚了可就只剩……”
话音未落,盛以清已经像一只被触碰了开关的弹簧小鸟,猛地站了起来,顺手捞起桌上那盏为他们的小模型照亮一方天地、也仿佛照亮了他们此刻共同世界的小灯,利落地切断电源。
“那还不快走!”
雨声渐密,噼里啪啦地打在教学楼高大的玻璃窗上,划下一道道蜿蜒急促的水痕,模糊了内外世界的界限。窗内,是他们刚刚共同点亮的、属于他们第一个合作作品的微小世界,光晕温暖,静默地伫立在杂乱的桌面,像一个承诺的开端;窗外,是朦胧的、被雨水浸润的、未知的却因即将并肩同行而显得无比迷人的未来。
他们挤在同一把伞下,肩膀相抵,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,奔向那据说**供应的、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。
那段被模型、图纸、评图、答辩充斥的大学时光,也因此被浸泡在了一种独一无二的甜蜜里。盛以清素描本上的线条,不知从何时起,悄然改变了主题。
它们勾勒的不再仅仅是校园里的飞檐斗拱、大师们的经典建筑解构,而是各种天马行空的婚礼现场草图。有时是阳光透过她自己设计的彩绘玻璃穹顶,在室内的绿植墙上投下斑驳迷离的光影,如同碎裂的彩虹;有时是宾客的座椅在户外草坪上排列成优雅的弧线,像被春风吹皱的水波涟漪,中心是他们执手站立的身影;她甚至偷偷在结构力学课本的空白页,用极细的针管笔设计过一款对戒,戒托是精巧交织的榫卯结构,严丝合缝,寓意着他们的爱情,如同最精妙的建筑,相互支撑,牢不可破。
毕业,结婚。
像是一个项目最圆满的竣工,像是一张蓝图最完美的落地。
这是她为他们的未来描画的,最确定、最熠熠生辉的蓝图。空气里弥漫的,是栀子花的离场芬芳,也是她对崭新开端的甜蜜期盼。
九九文学 www.call99.net. All Rights Reserved. 豫ICP备2023008481号-3